武术运动
英国著名的伊顿公学有一个宗旨
运动第一,学习第二
学武术的本质是人格的教育
学武术的要素是团队合作
是顽强拼搏,是坚持不懈,是崇尚荣誉
学武术的核心就是人格塑造
在许多发达国家,中小学生每天都有体育课。日本青少年研究所对中、日、美三国初中生课外体育活动的问卷调查表明,中国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初中生比例为8%,远低于日本65%、美国63%的水平。身体是革命的本钱,想必不用多说。
那么为什么中国的孩子都“不喜欢”运动呢? 先来看看各国家长对孩子运动的态度: 我国少年儿童锻炼明显不足,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令人忧虑,少儿体质已敲响警钟! 《中国青少年体质健康行为调查》显示,在休息和节假日的空闲时间,学生最喜欢做的事是上网聊天和打游戏、看电视,出去运动的不足三成。 少儿体质一直呈现持续下降趋势,导致的结果最典型的就是肥胖和近视。而过去20年里,我国少年儿童心理健康水平持续下降,心理和沟通障碍、网瘾和自杀问题逐年增多。 诸多活泼好动的孩子们因何丧失体育运动的兴趣、没有养成运动的习惯? 一项剑桥大学的研究得出的结论,每天多读一些书,或是多做一些作业的孩子,成绩会比一般孩子好;而那些每天多花时间在电脑、网络、电视上的孩子,最后要“吃苦头”。他们还发现,高强度的体育锻炼并不会影响学业成绩。 剑桥大学医学研究委员会对剑桥郡和萨克福马的845名初中生进行了调研。他们用心率测量仪和运动感应设备测量了孩子们每天的运动水平以及久坐的时间,统计了他们每天看电视、打游戏、上网或是看书做作业的时间,然后记录了一年后他们在会考(GCSE)中的成绩。 结果发现,在电脑和电视前度过的时间越长,会考成绩越差。每天在电脑或是电视前多花1小时,会考成绩就少9.3分。其中,看电视是最糟糕的娱乐,对成绩的影响最大。而做大量运动孩子,并没有影响到他们的成绩。 玩是孩子的天性,中国孩子当然也不例外。但在“望子成龙”观念和巨大升学压力下,孩子们从幼儿园就开始参加绘画、英语、音乐等坐着不动的兴趣班。运动时间被学习挤占,丧失了自主锻炼意识。上学后,随着学习任务加重,运动时间更少了。 对于学习压力大的孩子,如果一味的埋头学习,不讲究劳逸结合,松弛有致,最终会造成孩子在学业上的力不从心。而如果能有一项孩子喜爱的,且参与方便,运动强度易于控制,又能和同学交流互动,轻松愉快的运动项目,可以帮助孩子放松紧张疲劳的大脑,同时强身健体,补充过度消耗的精力,孩子的学习效果当然会更好!